再论玩机械,必须多去现场
玩机械,多去现场,就能明白很多事。否则你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那知道现场的情况哪,哪知道现场的复杂多变哪,哪知道按你图上作业有时还有可能会有横空出世的事儿出现哪。。。
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眼儿对着电脑荧光屏,看着放在边上的图纸,望着翻开的书本,吹着空调,说不定还听着轻音乐,口中还嚼着口香糖,当然也可能叼着烟。。。嘿嘿,多爽哪。
是啊,的确爽啊。但是你就能确定你设计的东西一定能满足工作要求,一定能符合加工制造,现场安装。。。是一个最优化结构?
现场是个大熔炉,各式各样的情况多可能发生。
可能你的方案的确没问题,但是在搞基础时发现了一些意外,比如天车承重柱的碑基与流水线上的机器底座有干涉现象,而一时又没有好的方法去处理基础,乍办哪,有没有好的方法哪,有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哪。。。实在不行能不能重新改方案以满足生产需要哪。。。
比如,搞好基础后发现有基础渗水现象,哪乍办哪,如何处理啊。。。
调试时产生的一些噪声,是正常的吗?有些情况你在办公室中是根本没法子知道的和感受到的。。。
调试时,出现了故障,产生了不稳定现象,达不到机床要求,是机械?是控制?是液压气动?还是干涉?。。。你得将故障问题是何处产生的地方判别出来哪。。。你找不出来,可能几十号人就眼光盯着你,看你如何处理。一条线的安装周期也在等着你,老大们的语气也在追问着你。。。还有还有自己的自尊心也由不得你。查资料,找原因,你吃不香,睡不好,逼着你去想法解决问题。。。
现场是复杂的,他可比单独看图复杂多了。单纯搞技术,也既是纯与物打交道,而且还可能只涉及到自己的所谓专业。但是只要到了现场,并不是纯与技术交道了,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涉及到各个专业,各种各样的人,有善良的提醒,有恶意的下拌子,也有与已无关的看热闹。你得学会区别,作出相应对策。他对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就相对要高得多。。。你在现场有可能啥得“懂”,是个通“才”,实在没法子时,你还得有“急”才,这样才能镇得住场子。每一步多是逼着你要进步哪。
当然,如果你将一些看上去比较麻烦的事儿处理好了,等待你滴就是鲜花啦,掌声啦,赞扬声啦,说不定后面还跟着一只红包。。。哈哈,更主要还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自豪感,也就是“臭美”喔,“虚荣心”喔。。。
没有这种经历,你对自己设计的东西有可能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搞明白。
通过现场的洗理,你对机械的理解可能更加精进了一层,因为你对现场的情况及机器功能的进一步了解,那么,对你今后的不管是设计工作还是其他涉及到机械的工作,俺相信肯定是进了一步,就是你将来转入销售,转入管理或者说其他工作,那么就在涉及到技术时就会言必有据,言之有物。。。
当眼看着你亲自设计的机子在首次动作时,那种心灵中的一些震憾,那种感觉,在平时是没法子感受到的。。。当一台由你亲自设计制造好的机子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后,这种自豪感你会永远记忆在脑海之中。
你说,想搞好技术,要不要去车间现场哪。 这种观点是对的 有道理! 应该动手去干 严重支持!实践出真知。
直接下手,才有感性认识!空谈误事呀! 空谈误国,实干出真知 光看没用,不动手,就在现场思考和交流也没有用,应该每道工艺流程操作一遍,感受一遍,再去交流,再思考,再去操作一遍,至少像这样一个循环才能真正进脑子,总之,能力是干出来的,不是意淫出来的! 大侠发的这些东西对我们这些将要踏入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大大的有用,支持。
以本人为例,现在面临工作选择,大侠的话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我也将大侠发的文章给舍友看了,非常的有用!! {:soso_e142:} 老鸟应该不用了,那种感觉已经建立了 做机械,必须多去现场,完全正确。
先人有诗说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固然重要,但做机械的根本是为了实际应用,作出的设备到底实际使用性能效果如何,只有参与实际现场才能知道。现场的信息和用户的意见是非常宝贵的,其中为设计者提供了大量认识、改进技术和设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