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动时期的错误选择,代价沉重
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过去一个同事,90年代时候,在北京西三环不远处有一个两居室,一家子住着挺好的。有一次,他儿子不知道哪根筋活动了要创业,想干一番事情,但又没有资本。于是,劝说其父把房子卖掉,一家子到稍远的近郊租农民的房子居住。当时农民的房子又大又便宜,也有公交,距离也不算太远。其子分析道,咱们卖房子做生意,来钱快的话,年把就赚回来了,以后买个大房子岂不好。就算在近郊农村租房,住的房子大,开阔,也很舒适,房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何可担心的。您就瞧好吧。
其父听了儿子的分析,感觉确实有道理,内心很安慰,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于是很快以二十万左右的价格卖掉了房子,把钱交给儿子创业,一家子搬到了农村的大房子(租金真便宜啊)。
儿子创业一路很辛苦,但结果是血本无归,卖房子的钱全部赔光。
这时候想再买房,手里已经空了。不过也还好,农村房租那么便宜,城里房价也很稳定,他心理想,不就再攒20万块钱嘛,一家人注意节约就行了。住农村后环境开阔,心情好,想想也还不算大亏。
到了2005年以后,城里房价快速上涨,这老兄心理有点着急,但一方面无力购买,一方面也不信这房价会这么涨下去,说不定哪天又落下来。反正是没出手买房,仍然安居在农村。令他没想到的是,近郊变迁也很快,不停地拆迁,他租的房子也拆迁了。只好搬到更远的农村,搬家的速度还没拆迁的速度快,而且房租也是一路上涨。城里房价更是不用打听了。
老兄由一个体面的城里人,终于成功地变身为一个无家可归者和长期乡居者。也许有一天会被拆迁和涨价大潮挤到河北省境内也未可知。
老大顺便分析分析美国的蜗居族。。。。 半年前,这里不少人还认为房子要大跌,也不想想 ,有限购令的存在,房子怎么可能大跌.
6环的朱辛庄都25000,难怪周边地区广告都这么直接,花XX万,做北京人.
国内的变动总是至上而下,底层草根如果"顺应潮流"还可以分一口汤,至少可以保本,逆着来的,死路一条.
还有个代价沉重的,就是男怕入错行.公司倒闭不可怕,有能力可以找更好的,可怕的是行业萧条,市场低靡
大变动时期的选择风险很大,机会也很大。
我认识一位老板,他就是在那个年代辞去公职、卖掉房子创业,如今身价千万了,公司生意红火,有大房子,儿子出国留学。 再创业也不能卖房子啊。。。。 房子在中国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88年,当你挣100块的时候,在今天四环附近可以30块租一间房子,挺贵的,当时黄油2块钱一条,一磅四条,
90年,当可以有28-32米的时候,米国是345块租一套小公寓,两间,一个12米的,一个10米的,一个20米的厅,月付的,每月5号,而黄油是99分一盒,四条,从来没有单买过,
现在北京的房价是5万一米,海龟们也可以拿50米的薪水,但比较一下,还是挺贵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焉知非福?
如果他能再把房子挣回来,那就是真体面了。
那假体面不要也罢,有什么意义。 房子房子这是肿么了 人在社会变革面前就是这么无力,日本房价暴跌的时候,大阪的房价会跌一半,而且二十年不涨。中国将来会怎么样也不好说。 国家的房价不是给穷人住的 哪是给有钱人住的想想有多少人能自己买得起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