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从哪里来?
大家经常提到经验。我们这个行业,发展比较成熟,不是那么日新月异,基本上招聘信息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X年以上工作经验。经验从哪里来呢?
读
和过去相比,现在读的条件是便利多了。买书不用出门,资料网上也到处都是。特别是基础的、通用性的知识,都能找到大量资料。
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有刻光盘的习惯,从别人那儿拷贝的资料,刻成光盘保存起来。现在更方便了,轻松点击鼠标,资料就下载到硬盘了。古人说学富五车,现在估计随便搜集一下资料,打印成纸张岂止五车。
但是下次什么时候打开刻录的光盘或者下载的文件,那就不知道了,哈哈。像我们论坛上,资料就很多,而且很多看起来下载量还不少。照理说社区这么几年应该培养出一大波牛人了,但实际上恐怕不是,技术性的帖子讨论的人仍然不多。
现在,通常零碎的问题直接网上搜索一下,如果需要系统性的知识,就买纸质书或者下载电子档,完完整整的去读。而那些可看可不看的,就不去费力下载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
如果看英语不是很费劲的话,尽可能看看英文的资料。市场化环境下,出书的人为了吸引读者并持续印刷,必然要仔细斟酌,条理清晰,让读者觉得能有所收获。而很多中文书籍、论文,可能是为了职称或者学位拼凑出来的,压根儿就不是写给读者看的。
听
我很喜欢听人神侃,不管是在现实里还是网上。觉得特有意思,年纪小的时候经常听得热血沸腾,现在不会了,但是依然爱听。
侃的人可能真的是牛人,也可能不过尔尔,但是侃的内容一定会有可取之处。因为侃的目标之一是获得认同和成就感,不能完全没有料,不然没法吸引人。完全没有实际内容的,那一定是官方讲话稿了,拿不出手。
听侃的重点在于“听”,既然打算听,那就最好是不开口。因为道行浅,自己的货不多,你要想着怎么组织这点东西,包装好,凑上两句还不至于突兀,那就必然会分心。
仔仔细细的听下来,回味下,把语言的包装剥开扔掉,剩下的就算是收获了。
要感谢那些陪侃的人,因为有他们捧哏,牛人才能不断侃下去,我们才能站在旁边好好的听。
记
随身准备纸笔绝对是好习惯,在新时代,手机便笺之类也是很好的工具。
就个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干了啥,怎么干的,跟谁一起干的,有什么收获,都记录在谷歌日历里。没事的时候,可以随手翻翻温故知新,有事的时候搜索一下,看看上次类似的活儿是怎么干的,然后找那个一起干过的“谁”再讨教讨教。
Evernote是个很好的工具,有浏览器的插件,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什么有意思的或者将来可能用到的,都扔在里面,下次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也会搜索Evernote里面的内容。
纸笔主要是随时记录只言片语,请教别人的时候,人家给写个术语或者画个草图,等到有电脑时候,可以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再去找相关资料。
做
最最重要的经验之源应该就是动手实践了。这一条里又以给人打下手为上乘,哈哈。有人要做个东西,拉上你帮忙,能从头到尾完整的参与一次,绝对是获益匪浅。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什么缺陷,看到别人的成功经验,能积累教训。最最重要的是从此对这个事情你有了“概念”,或者叫感性认识。
这种做的机会非常难得,有的时候真的只能说是缘分了。你做过一次,就有下一次更有挑战性的,不光别人敢找你了,你自己也不至于太心虚。如果没有这第一次的机会,或者你马马虎虎给人弄砸了,就没有继续前进的基础了。
既然是要靠技术混人生,那就得日有所成,持续的积累经验,以便于将来能干活,干得好,才能混个温饱。
大家说说看,你的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呢?
顶起!
读、听、记、做,同意!严重支持! 经验首先来自于当孙子。当然孙子的办法很多,比如以书为师,以牛人为师,以有经验者为师。当跟班,做跑腿。多跑现场,多动手。。。等等。先沉下去,学到了一些本领,总结之,积累之。。。慢慢地就获得了经验。。。^_^ 支持这种学习的方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LZV5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有道理经验是累积出来的 尤其是做错之后的教训 我觉得经验不是意淫出来的,经验是做出来,just do it !:lol 亲身经历很重要! 实际中无法坚持呀。{:soso_e11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