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是朋友,没有义务
本帖最后由 solo0352 于 2012-12-11 10:18 编辑先看故事。
有一次,五个人一起去旅行,他们碰到了一条大河,因此他们就买了一条小船,他们跨过了那条河,然后他们想:这条小船很棒!它帮助我们跨过了那条河,如果没有那条船,我们一定无法跨过那条河,所以我们必须感谢它。
所以他们就将那条船扛在他们的头上进入了市区。
人们问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为什么要将这条船扛在头上?他们说:我们觉得非常感激,这条船帮助我们跨过了那条河,否则我们还在对岸,现在我们永远都不可以离开它!
永远都要记住,师父就象一条船。跨过那条河,但是不要将那条船扛在头上,否则那个要使你自由的人将会变成你的枷锁。
所以,不要成为那五个人其中的一个。
很多人说我这个比喻不恰当,把师父物化,当工具是不对,其实这只个比喻,表达的一种手法,大家不能只看表面,要领会其中的意义,这个得靠你自己了,比喻的故事只是一面镜子,它的深度在于有不可穷尽的理解方式,《圣经》《道德经》皆是如此,随着你的成长,意义又会发生变化,不像一遍论文,看一遍就结束了。
师父当然不完全是工具,师父也没有义务,为什么不能把师父当个朋友呢。
朋友是什么,我愿意与你分享,你不能强迫我。大家对师父的过份尊敬,难道不觉得潜意识里是把义务强加在师父身上,对师父本身也是种负担,这种做法是丑陋的,生意人的技俩。所有的占有心理都是丑陋的。现在这种恶性循环局面皆因如此,那种过分的尊敬大多是虚伪的,师父想占有徒弟,享受徒弟的尊敬和爱戴,徒弟用尊敬来占有师父,以此来获得师父的技能,这种不自然的情况,给徒弟和师父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整个国家的情况就是技术发展不起来。大家都背负了这么重的负担,都是保守的,怎么能竞争的过别人?
不自然的发展就会长出畸形,放眼望去,当下的短视、急功近利难道与这没有关系吗?
我想强调的是师父是徒弟的朋友,徒弟也是师父的朋友,古代的师徒关系真谛就是如此,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那是强调这种无私的分享,避免功利心态。现在不都把自己的小孩子称作“我们的小朋友”,你的孩子也是你的朋友,因为朋友关系是最自然的一种状态,它没有没有负担。
注: 故事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下大道》
师父就是你一辈子尊敬的那个人,也许他最初带你两年,到第5年你就超过师父了,到第十年你已经带你师父干活儿了,但师父是一辈子的师父,不应该是一条船,船是一个工具,
现在我师父打电话介绍过来的家伙,都是立即就接待,没有条件,也不要报酬,本质上说,是俺师父的朋友,古时说法,比你大一辈,
船则不然,有一次我在2022上与人闲侃,长途对讲机说要阿拉下去,小艇马上就过来,收拾了东西,看着快艇就过来了,靠过来,跳上去,走了,再也没有回到2022上,一辈子就没有关系了, 楼主还别说,论坛还真有这样的人,998大侠,及以前的很多大侠教导了很多东西,但论坛的人却天天一个劲的在他们后面拍马屁,只记住崇拜个人了,却把他们教导的东西的抛到九宵云外了
这种行为算不算是那五个人中的一种? 本帖最后由 憨老马 于 2012-12-10 10:14 编辑
认同2#的论点!
1#(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下大道》)的所谓不要当“白痴”,我个人感觉它有误导成分!(也可能是只摘了一点吧)
“...边个系天才、边个系白痴....”
尊敬,这个是起码的。
超越与否,那是另外的事情。
不太喜欢故事的比喻。师父是教你东西的人,不是工具。 对于下蛋在雀巢的杜鹃鸟而言,就是张大血盆大口榨乾疲于奔命的养母,大脚将养母的蛋与亲子踢出巢外独吞食物,这是禽兽求生本能,无所谓仁义道德,那些是人类社会虚伪面目,真实人间也不乏这种养子女,毕竟人是兽演化而来,多数已驯化有人性少数以本能谋生 楼主,西方学说莫读多了,赶快悬崖勒马。物质文明是没有“恩”这一说法的,也是不讲“道德”的。但人跟物是不同的。物质世界是强者为王,但人类世界不是。人是讲感情的,不能被物质所异化。
现代社会很多人宣扬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狼性文化。这个学说是说不通也行不通的。摩纳哥弹丸之地,也没有哪个国家去吞并它。古罗马强盛至极,失德而灭亡。 要有感恩的心 我宁愿相信作者是表达偏差。相信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作为学生要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类的意思。 按照卤煮的观点说下去,父母也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