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身边没有年长者能请教。
能力和年龄无关。但多听听年纪大的有好处,关健自己要学会分辨,哪个是对的,哪句存疑。
俺当年在当跑腿时俺办公室中有一老工程师,还是国内一个比较牛叉的大学毕业的老牌生。在设计新东西时就只能抓瞎,最大的本领就是一把三棱比例尺,一把分规(当时还没有电脑呢),以及以前有过的类似图纸。。。当然此老工程师在别的方面还是有特长的,但设计这方面么也就那么滴了。。。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2-11-23 20:46 编辑
这个事儿是这样的。进了公司,里面有前辈,你进去的时候不可能所有东西都知道,那么只能从前辈那里吸取信息。
然后呢,得到了信息之后怎么办呢,把它放在自己的头脑里。
看似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实际上中间有一个问题。
get it,absorb it。在这两个动作之间,实际上还应该有一个自己去确认,去confirm的过程。
前辈的信息不可能全对,前辈也是进入公司后在公司内做事的人,他的信息有他吸收的,也有他自己的经验。
但是不管怎样,他也是一个自然人,是一个在学习发展的人,
所以他的信息,不可能保证是100%正确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把接受到的知识,全盘吸收,用于今后的工作,那么就是偷懒少了一个自己学习确认的过程,
这也就是楼主所陈述的“迷信老人”
所以与其说,不要去“迷信老人”,其实也可以阐述为,不要“偷懒自己不去确认”。
老人其实虽然他的知识可能不对,但是私下讨论可以,面子上还要崇拜一点,
态度好一点,人家就会多教你一些东西,哪怕只有一成是有用的信息,也总比错过那一成要好一些。
如果对老人看清楚了他没啥大本事,态度也也变得随意,那么人家也会看出来,就会少说一些话,
如果你因此而错过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那其实是不合算的。
这个过程是“请教前辈”--》“发现信息有不够正确的地方”--》“对该前辈表示心里不服”--》“觉得前辈也没啥水平”--》“不去迷信”--》“态度随意”--》“对方也就不再多说话”
从这个结果来看,对自己也没啥好处的,自己的信息的来源,不堵住它是应该做的事情。
应该做的,是去甄别信息,确认理论,从而充实自己,来更好地工作。
即使是被迫要在兔子窝里呆一段时间,老兔子告诉你吃草能长身体,吃肉会坏肚子,听到之后先点头道谢,然后回去自己查查吃肉会不会坏肚子,怎么吃肉才能吸收,自己试着把肉煮熟了吃,让自己即会吃草又会吃肉。这样即使在兔子窝里呆一段时间,出来之后,也会有吃肉的本领。
楼主同学或许也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按只是补充一下而已。只是不希望这个帖子变成对自己前辈的批判会,而应该是提醒自己别去偷懒听到什么就信什么然后错了还要去怪罪人家,提醒自己要去处处确认,这也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后者或许应该更好一些。
年龄不等于经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