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些是对的,但在不同阶段,玩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举例说,
玩啮合,实际是玩理论,不会这个,还真不行,没有啮合原理,就没有实际东西,随便想一下是不可以的,因为没有实际价值,
啮合玩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加工怎么用?这是自然过程,从小箱子就逐步玩大箱子了,玩高精度的箱子了,
最终就玩齿轮机床了,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可能省略什么东西,你也肯定走这个过程,
我早年,就设计各种减速机,小的,中型的,重载的,逐步玩大的,到你自己带项目的时候,就必须全懂了,这就促使你学习,不学不行,不学习,项目就搁浅了,你停就整个项目停了,阿拉学习螺伞就是在那时,学习以后编写的计算程序,纯粹手编的,现在还有,数千行的计算,因为人家把东西扔你图板上就走了,你必须给人家算好了,再给人家,算错了,与人家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是你算的,扣你奖金,你不敢错,
加工中,还要与南高齿,西飞、哈飞等厂家协调各种数据,包括齿面处理,因为你经过所有的加工过程,就全懂了,也见到行业最顶头的那个家伙了,
再下来,就是玩特殊的东西了,比如有干磨时间要求的,耐高温要求的,各种载荷要求的,要监控各种数据的,数据还要抗干扰传输等等,你就都玩过了,这是一个技术过程,一般家伙一辈子没有这个过程,没有走到最后,
你玩的越多,人家拿过来的东西也越多,就玩的更多,
再下来,就是玩大床子了,因为那东西没法加工,谁都没有,你就得给人家设计大床子,你要懂大转台,驱动,转台与滑臂的函数关系,坐标变换,精度的合成控制,还有压力润滑,多头泵,转台的浮起量,油膜的刚度,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算一大本,拿着,什么数据都齐全的,做项目汇报,讲大老板,你再开价,
你玩到阿拉这个程度,回头看看,就无所谓了,就没有你今天的困惑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这离人家李特文,还有1万海里,我一辈子都有这个清晰认识,
到这时候,人家背后就说,你看这个玩船的大侃爷,什么都显摆他了,边上另外一个哥们说,我听说他当年玩船的时候,配载没计算好,试航的时候半夜船就沉了,那家伙自己光屁股跑出来的,在海里泡了整整一夜,被小鼻子的过路货船给救了,哈哈,
再后来,一个哥们儿说,要是阿拉,就是淹死,也不能上日本货船啊,那东西真没骨气,啊[呸!
你听到了,说,阿拉没沉过船,人家就说,那说的就不是你,与你长的像,比你矮点,哈哈,别多心啊,
就像在这里,说多了,你不对,说少了,你还不对,哈哈 ,说多了是显摆,说少了,你一点干货都没有,纯侃爷,啊哈 2266998 发表于 2012-11-17 1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你留言了,
你说的这些是对的,但在不同阶段,玩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举例说,
不得不说998大侠是过来人,而且是属于特种行业,能源、大型公共交通类的
普通人即使是做非标设计多年也能望其项背了
机械设计做到最后,基本上就是做给别人做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技术而已
以我有限的项目经验,虽然行业不一样,但细节大体是相同的
到最后,你需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这就是一个人值钱的地方,无可替代的地位
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关键参数指标,竞争对手、价格、市场需求等等
对本行业的标准件的应用,配件的关键参数,中低高档及不同品牌之间的区别,货期的长短
对本行业对应的加工技术及能力,价格,供应商的分布等
最后再加上个人独特的理解能力,把这些信息根据自己所在平台的需要,做一个整合,就可
以得出一个清晰的可以稳定控制的设计目标,结构怎么做,项目方案的成本,相比别人优劣
点,就很容易得出准确的结论了。
然后, 这只是技术层面的事,能做好像998大侠说的那些实际内容,也只能决定技术方向。
仍然是悬在半空中的,根怀孕一样,生不生的出来、是否先天性有缺陷等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世界在变化,技术封锁,别人降价,客户的项目需要有提高或降低,而且老板的心思也
在变化,他有偏好的。
很多人就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工程师,认为做好自己技术的部分就完全没有问题,其实,在项
目招标或者启动的时候,谈好自己所在平台能接受的规格,后面的麻烦就少多了。
不谈技术及能力的人,是因为那个层面对他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对于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的
人,他肯定关心实际的技术,而且还对自己的能力都是怀疑的,需要外界的鼓励和肯定,你
不说实际的他能看见的东东,他就认为你在吹牛,说教。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998大侠似乎留了一手哦,跟东西技术打交道,他是行家,跟人打交道看样子也是行家,这
方面比较实际的形式,他似乎没有讲一点哦
这个路程,估计我不会走了 每天很机械式的把一根一根线连起来
叠积木般的东拼西凑
东西做出来了,一看自己都想笑
几块铁板焊起来,上面放个电机就叫设备了。。。
说出来贻笑大方.... 这个问题很大啊,前几天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机床内部矛盾和机床发展规律专题讨论文集》,1962年出版的。您的这个问题也是在寻根问道,也就是机械设计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其具体工作内容如何被其基本矛盾所约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如何体现出其基础矛盾。
我的粗浅的理解:机械设计就是用一定的材料去在某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项项地学习研究与之相关的事物规律,最后综合起来,形成设计某特定结构和设备的能力。一个人对这些规律把握的越深越熟,其能力相对也越高。
泛泛而谈,见笑。
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了:一切发展了的机器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可是国内所谓的工艺是什么呢,楼主,你设计的轴需要打深孔,用专机深孔钻,老板连连摇头,别成天坐在办公室幻想行不行,到车间看看咱公司有这东西吗?到外面打听打听本地加工厂有深孔钻吗?这得花多少钱。妈了个B,省钱还想做出来外国设备的东西来。 在我眼里,机械无所谓就是设计与制造。所谓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这种实现,所花的代价较低,同时性能稳定。首先,需要对功能进行分解,然后在具体到结构。这个框架搭起来,就是力学、材料之类的东西。
第一个阶段,功能上的分解,是需要清晰的逻辑的,不是说你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学会一种分析的思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最好能够思维模块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初始阶段想出很多好的方案。
第二阶段,就是将功能具体结构化,这里需要理论和经验。什么样的结构运动和力学性能最好,怎样优化运动与轨迹,怎样利用其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对于单向受力,可以选择复合材料等。理论可以使你明白那种结构比较好,或者设计新的结构,经验可以有很多经典的结构让你选择。
低三个阶段,就是具体的计算,包括强度、公差、变形等。在这里,很多人太注重经验,而忽视了理论,其实这里是最需要理论的。这个阶段使用经验较多的有两点,一个是把模型和实体对应起来,比如设计一个手轮,多大操作比较合适,有个直观的概念,虽然人机工程学的数据可以查到,但是直观不可以少。第二就是以经验可以预先判断出来那些结构不好,会出现问题,那些结构优秀,整体直观把握较好。但是这里的经验绝对不可以代替理论。有了经验就把理论废除是要不得的,需要能讲出为什么。
最后,我认为纯粹是表达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重点,就是制图,准确直观简单,这样就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了。我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教育要把它当做基础课。虽然多练练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绝对不止于上升到机械设计的根本。
下一步就是制造,不包括在狭隘的机械设计之中,但是我把它当做设计,我的设计观念包含产品的整个寿命,例如环境适应性,可维护性等。说起来太多,就不讲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