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12-11-14 05:49:39

真实的小故事(转帖)

由扫街大侠博客转来

      佛山的某镇是全国的工业陶瓷主要生产基地,前几年广东搞“腾笼换鸟”战略,一些陶瓷厂已被赶跑。当时领导的想法是:一个陶瓷厂,几千人,占地多,且有污染,一年的税收,还没有佛山的一家百货公司的一个大楼交得多。若将这些陶瓷厂全部赶跑,全都办如百货公司一样的服务业,既没有污染,税收又高,这真是一个“腾笼换鸟”的好方法,可这却是一个“一拍脑袋”的决定。在赶跑了几个陶瓷厂,才发现问题不对,工厂赶跑了,员工也跟着走了,工厂周边的饭店、大排档、宾馆、出租房、小卖部,甚至百货公司等也都要跟着关门,真是“笼是腾出来了,可鸟全部飞光了”,哪有什么鸟换回来。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对留下来还没来得及迁走的陶瓷企业,赶快动员他们留下来,目前总算还是留下了一些陶瓷企业。
       最近某陶瓷厂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陶瓷厂的搬运工找公司老板要求涨工资。公司的老板讲,目前经济形势不景气,工厂今年都可能亏本,且你们的工资已经够高了,包吃包住,一个月有六千元。但搬运工们讲,另一家陶瓷厂的搬运工,工资已涨到七千元,不给我们涨,我们就辞职,到另一家厂去做了。老板没办法,还真找不到搬运工,只好给他们涨工资。老板肚子里窝了一肚子的火,走到了文员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室里坐得满满的大学毕业的文员,人人一个办公台及电脑,而公司订单减少,这些文员工作量也不饱满,不少人在电脑前装模作样地干活。想到找不到搬运工,必须给他们又涨一千元工资,而文员却这么多,当他了解到这些大学毕业后的文员工资都是三千元左右时,就对大家气急败坏地讲:给文员每人每月工资减五百元,愿意干的留下来干,不愿意干的马上给我滚蛋。你猜怎么着,居然没有人走!
       我听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又是“读书无用”的一个例子。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市场的需求将决定劳动者的价值。现在全国一年招收差不多600万大学生,显然已超过了市场的需求,这些文员的身价必然下降,而没有人愿意做搬运工,他们的身份就必然上升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若我是其中的一名文员,我就讲:我去做搬运工。当然做搬运工是体力活,也比较辛苦,但因我受过正规的工程知识培训,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过程中,有可能利用运筹学提高搬运效率,也有可能想出并设计出省力的搬运机械。若经常再跟老板沟通,很快就有可能从劳动的岗位上升职为生产班长、车间主任、甚至负责生产管理的厂长。若是一位有志的青年,除了帮老板“提包”做秘书,或开避新市场有比较快的升职途径外,有知识,聪明的人,到生产一线上脚踏实地干活,也是另外一条快速升迁的通道。这世界,人都不傻,老板更不傻,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12-11-14 05:55:54

这当然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没读好书的缘故。
如果读好书,就一定知道如何得到知识和应用知识,不管哪里,也都会冒尖的。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11-14 06:50:28

受教了,学有所用,认真做事

希傲 发表于 2012-11-14 07:18:29

确实如此,可惜大多数人都浑浑噩噩地过着。

王树大 发表于 2012-11-14 07:32:37

搬运工6000涨到7000元一个月,老板肯定是要吐血啊

红头船 发表于 2012-11-14 07:41:53

是的,市场需求决定价值

筱羽 发表于 2012-11-14 07:50:14

车间水深啊,不赶趟。

深蓝zkk 发表于 2012-11-14 08:04:17

只能说是付出才有回报,人家帮运工是付出了汗水的,呵呵,再说了,现在大学生去干帮运工,首先他们自己都会有一道槛过不去,就别说设计出什么东西喽,呵呵

孤酒 发表于 2012-11-14 08:19:47

非常有道理,当前的国家政策就是,哪个行业看着好了,一窝蜂,房地产挣钱,都去搞房地产,最后搞的人们都住不起房
对于员工,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例子,现在部门职员很多拿1260的北京最低工资,但从没听说哪个想到车间做操作工,当然我们这里差距也没那么大。
两个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事实,却天天都在上演,解决办法呢?
政策不能靠拍脑袋,只看到当前哪个行业挣钱多,要考虑相互关联、制约的因素,综合考虑后再出政策
人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

沈石头 发表于 2012-11-14 08:24:33

可惜我们没有岗位工资,要不然也可以往比较稀缺人的岗位上跑跑,年轻多吃点苦都是自己的资本,能力是逼出来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真实的小故事(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