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wang2049 发表于 2012-11-3 08:09:04

七旬工程师,多家争抢,每周一天班,月薪5000起

这样一篇报道貌似折射出目前技术市场的现状:真正有技术的不多。


昨天,一场针对“银发族”的公益招聘会在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60余家单位为老年朋友发挥余热提供了800多个岗位。记者注意到,这些岗位中有不少技术性岗位的起薪都在5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也很有弹性,有的甚至一周只要上一天班。而像私立医院主任医生这样的岗位月入甚至能突破万元,上下班还有专车接送,并附赠一份保险,令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艳羡不已。
  现代快报记者 唐奕 文/摄
  七旬工程师被多家单位争抢
  昨日上午,记者在无锡市人才市场交流会现场看到,60余家单位都摆出了自己的岗位招聘说明,吸引了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们上前咨询,场面非常火爆。
  今年70岁的孙爷爷退休前是无锡一汽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孙爷爷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在一家私营单位做了4年技术顾问,后来因为公司离家有点远就辞掉了。可在家待了半年,他觉得实在无聊就来参加了这次银发族招聘会。没想到,凭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孙爷爷一亮相就在招聘会上受到了多家企业“争抢”,好几家企业都开出了高薪请他去帮忙。有一家民营企业想聘请他做技术顾问,甚至提出了“一周只要上一天班,月薪5000元,并且配备小车接送”等优厚条件。可孙爷爷还是没有现场签约,他说待遇已经不是自己最优先考虑的要素,最好去实地看看,比较下哪家企业的工作内容更适合自己。
  大多数岗位对技术要求高
  但记者注意到普通的银发老人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容易,因为这次主办方提供的岗位大多是科技、医疗、机械制造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职位也多是高级技工、高级管理人员和医生等,并非所有的银发老人都能胜任。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高技术人才。”现场负责招聘的一家机械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吸引这些高技术人才,不少企业开出诱人条件。如机械类企业的工程师等职位月薪普遍在5000元以上、弹性工作制,还有小车接送。而民营医院的主任医生的月收入则可以轻松突破万元,院方还免费赠送一份价值不菲的保险。

northcliff 发表于 2012-11-3 08:18:25

那些老工程师能带些徒弟,真是公司之幸呀!

老电工 发表于 2012-11-3 08:51:43

国内总是想走捷径,吃现成的。呵呵。主要精力不是培养自己的人,而是到处挖。说句不是很尊敬老人家的话,国家设定退休年龄是有道理的,很多行业,需要的是年富力强。

木然 发表于 2012-11-3 09:06:47

老了,再高的收入也意义不大了。还是年轻时多挣点好。

超越自己 发表于 2012-11-3 09:07:26

虽然我的实力还不强,或者一点儿也不强,可是这样的记者大家觉得说得有道理吗,退休的机械工程师起薪5000,高吗,他年青的时候呢?年青需要大量金全支撑的时候挣了多少钱,既使到老了值钱了又能怎样,大好的时光挣钱的时候收入低,老了工资相对来说高点儿,我不是说没有用,反正我是觉得这样意义不是太大。

互通有无 发表于 2012-11-3 09:08:33

私企是要借助这些人起步,或者是热门行业。比如医生,说明不了什么

扫街 发表于 2012-11-3 09:13:08

这样的新闻本可以延伸出去,可惜记者眼界太窄,跟那帮老板一样。

月光凨过1 发表于 2012-11-3 09:25:03

是眼界太窄,还是本是同路人?有待观察。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2-11-3 10:47:52

干工程师,辛苦努力攒经验,耐了一辈子诱惑和寂寞,吃了一辈子苦,这些加起来才拿5000,这个高还是低,不多评论.
有意思的是,社会媒体好像觉得,搞机械干工厂的人,给5000,很高?很看得起,甚至很施舍了? 还尼马"令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艳羡不已",一句话侮辱了两大拨人.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2-11-3 10:48:13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2-11-3 10:56 编辑

干机械我是外行,但我中文专业出身,我觉得这篇文章作者弱暴了,小学语文体育老师教那种,应该这样写:
       80年代,工人们的工资只有20元,然而仅仅就在区区30年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神州大地,工人们的地位和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的20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5000元,30年内翻了250倍!    250啊!      
       沐浴在GCZY的伟大光辉下,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工人们愉快地奔走在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一遍又一遍,发自内心地默念着:感谢祖国!感谢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七旬工程师,多家争抢,每周一天班,月薪50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