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哈哈,要下班了,忽然想起那句话:印度无历史,中国有故事,还有一句话,叫做:在中国,英雄不问出处!在法国,女人不问岁数,印度是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国家,也就是说没有文字记载,有的就是口头传奇,印度的历史是英国的家伙用英文写的,是由考古记录写成的,英国人牛B吧?反正阿拉挺佩服的,就是一个认真,你不服不行,
中国是有故事的国度,到处都有故事,有神话,有传奇,有神仙,有鬼怪,但你不可以深入追究,你问:哪里有?人家就笑了,哈哈!
阿拉听人家讲故事也挺逗的,在河北的一个钢铁厂,那二老板给阿拉讲富氧到7的故事,看阿拉不语,人家说,你说几句吧,阿拉说,俺不说,想听你后面的故事,那二老板有些不好意思,说,7个月以后,炉子就塌了!
一个挺逗的家伙给阿拉侃大型冷床,侃的还不错,阿拉问他,你步距多大的?他说是210的,俺问,你几个支撑轮啊?他说是两个,阿拉说,真的是两个?你怎么布置的?他不好意思了,说,你看出来我从来就没有玩过这个了?哈哈 ,
还是说海战,英国人是舰长穿的笔挺站在舰桥上,船谱摆在前面,一看对方的侧面就知道是谁,水手报对方的方位、航速等等,舰长决定是用炮打还是用鱼雷,假如决定用鱼雷了,水手随时报各种准确数字,舰长说水深,鱼雷兵立即调深度表,报数字,锁定之前最后一调,就锁死了,报最后数字,得令就发了,
但不幸的是,鱼雷从小鼻子旗舰的龙骨下面滑过去了,英国人都怒了,这么好的装备,这么好的时机,本可以改变清国命运的致命一击,就这么糟尽了,英国鬼子等打完了仗,一调查,原来就没有调表,就忘了还有这个调表的操作规程,
国人,讲故事的机会多,非常多,经常有各种悲凉的故事,但你看背后,又都充斥一些喜剧元素,
阿拉雇人的时候,也有给阿拉讲故事的家伙,他们知道阿拉从来不打听人家的学历,于是就给阿拉讲故事,阿拉要问的是你眼前这个东西知道不知道是什么?假如知道,就可以干活,假如一无所知,就不行,人家说懂,只是上学的时候‘小分心’了,最后都笑了,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啊?
假如中国的故事少了,大家的拳头都非常硬,小鼻子敢叫唤?一脚就给丫踹死了,你不信,你看人家米国佬,踹的他服服帖帖,敢放一个屁?
看那些山寨小鼻子东西还得意洋洋的家伙,阿拉要说,你从根上就不该山寨小鼻子的对象,要觉得羞愧,因为我们抵制小鼻子的东西,包括小鼻子的图纸,给你都应该不看,就是不看,怎么着?小爷你自己搞,比小鼻子还厉害呢,
你说故事是不是这样的?
98大侠的沙发难得 先坐再仔细欣赏 中国的文化因素 凡事都讲个大概,差不多就行,不能刨根问底,不能精确数据,还是上次看了一句话:设计基本靠估计销售基本靠忽悠 售后基本靠扯皮。 套一句格式:没有英国人,世界会怎么样? 设计不估还不行呢,那次画个弹簧,规规矩矩计算,按照标准弹簧工程图画的,交上去,领导一看,“这什么玩意儿,你想的太多了”又扔回来了,噢,明白了。装B过头了。回去重画吧,再交上去,“这么长时间,这不两分钟的事吗,直接把数一改就成了”噢,又是只改尺寸不改图的老一套。自己傻B了。想起了刚来时领导说的“正经八经的工程师在我们这儿干不长”“时间紧,先出个图,之后再出标准的”
{:soso_e179:} 中国人做事要是能认真点 哪里会愁技术不进步 看到英国的舰长,我就想到,我们这些可怜的工程师
不懂材料,不懂机加设备,不工工艺
不懂。。。 觉得做事需要有股认真劲才好。就好像讲故事也能讲得很认真。。哈哈 如果日本的国土在大一半,人数在多一点,不敢想象我们会是什么样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