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 发表于 2012-6-11 19:30:34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

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  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去向分布上来看,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但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
  这个报告是在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基础上形成的。调查人数达到46万余人,共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2093所高校、1247个专业。
  去向
  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蓝皮书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的话,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
  由于就业不易,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继续读研而非参加工作,选择读研的比例较2010届增加了2.5个百分点。
   就业
  供大于求造成 专业结构性失业
  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也就是红牌专业,2012年中国大学生本科红牌专业包括:动画、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9个。
  蓝皮书指出,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生物科学与工程14.9%,其次是美术学为14.7%.
  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10个专业因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而入选绿牌专业。
  蓝皮书指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
  2011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0.9%,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和行政后勤等。
  解读
  热门专业 部分学校“跟风”
  蔡言厚认为,大学通常根据以往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长此以往导致人才培养过剩,出现就业饱和的情况,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自然变成了就业率越来越低的冷门专业。
  蔡言厚表示,跟风扩招,导致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供大于求,这就导致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专业岗位,另一方面企业也苦于招不到合适人才,且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国家、省、高校 应建专业预警机制
  调查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解决此失业类型的核心是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
  工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投入。对于大学而言,开设工科院系的成本高,需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才不易。
  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主要是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高校层面。
  现实
  52万毕业生 自愿低就业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能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找一份专业对口,自己又感兴趣的工作是所有毕业生的梦想。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
  蓝皮书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有14%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3.3%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为14.6%.
  也就是说,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为52万人。
  同时,蓝皮书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无业与退休”家庭的毕业生半年后的低就业比例最高,本科为13.7%,高职高专为18.5%.
  解读
  不少毕业生 想“先就业再择业”
  专家指出,经济危机和经验门槛,使得不少大学生求职者选择了“曲线就业”态度,怀有“ 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再说,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而抱定“铁饭碗”和追求安稳的态度, 实际上也难掩其令青年人削足适履的“低就业”现实。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教授告诉记者,毕业生其实应该正确认识低就业现象,从 底层做起也是好事,国外也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从事保险、销售等工作。
  陈宇表示,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在此过程中锻炼其团队 精神、工作能力,更加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件好事。
  薪酬
  跳槽越频繁 工资就越低
  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11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是2766元,比2010届增长287元。
  其中,2011届本科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其月收入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621元。
  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想通过不停的跳槽方式,找到一份自己满意、且薪酬丰厚的工作。蓝皮书还指出,更换雇主的行为与月收入相关。在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273元。
  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461元。
  解读
  准备好吃苦
  别频繁跳槽
  蔡言厚表示,大学生刚毕业,频繁跳槽并不是好事。此时,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频繁的 跳槽并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另外,频繁跳槽,反而会让老板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蔡教授建议大学生应做好吃苦的准备,就业时要首先考虑满足生活所需,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锻 炼工作能力,不要太频繁跳槽。
  2011届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
  专业 失业率
  生物科学 14.9%
  与工程
  美术学 14.7%
  数学与 14.5%
  应用数学
  法学 14.2%
  教育学 13.4%
  历史学 13%
  应用心理学 13%
  动画 12.9%
  生物技术 12.8%
  地理信息系统 12.8%
  预警
  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2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
  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专业门类 就业率
  工学 92.5%
  管理学 91.9%
  医学 91.5%
  农学 91.3%
  经济学 90%
  理学 89.1%
  文学 88.9%
  历史学 87.2%
  教育学 87.1%
  法学 86.8%
  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前十
  受雇全职或半职 82.1%
  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
  自主创业1.6%
  准备国内外读研 1.1%
  准备继续寻找工作 6.1%
  其他7%
  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2.1%
  低就业群体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 毕业生群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