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每人每年读一本书——工程师就看设计手册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财经》综合报道】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在中国,阅读已经变味。
“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称,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
而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的看法是“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
上海的一项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对这种现象,蒋军晶表现出了他的担忧,他说,“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反对孩子多阅读,但在读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做法带有功利色彩。
报道称,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哦 沙发 时代变化太快,没有人给你答案,每个行业也有乐此不彼的人 虽然学的理科,但是高中那会遇到个好老师,领进了爱阅读的行列,一直在陆续买书,睡前看几页,一个月也能看一两本,当然文学社科类的多,看专业类的一般催眠用。。。 我到挺喜欢买书的{:soso_e103:} 怎么不算网上的呢。国人喜欢上网看新闻,看书。说实在国人很多人都买不起正版书。光拿工资生活都是紧紧的,具别说每个月发100块用来买书看。 有多少,中国人还记着耻辱。
米国航母,训练归来,人家都会敬礼15分钟、默哀2个小时。你天朝做什么?
我见过好几个的小妹妹,对着日本鬼子献媚;献身估计每晚都在献。 小孩子读些科普读物都给斥为不务正业,我们还能说什么 淡定吧 奴隶主是不希望奴隶懂的多的。 小时候被告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反倒现在展开读书无用论与读书改变生活的讨论。有一种现象就是不读书也不见得生活过得不如读书的好,这只是表象,不读书将导致整体民族素质降低。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