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86789 发表于 2012-4-18 09:22:53

以利诱德,其德何如?

本帖最后由 a1686789 于 2012-4-18 13:42 编辑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一帖,标题立意很好;但正文中的一个例子,却使我感到异样起来。
    该例子说,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由于品德表现好,而被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录用,最终成功了,成了总栽。

    按常理,例子没有什么问题,但我要鸡蛋里挑骨头;
    我担心,这样的例子,有可能会生成一种效应——“号召做好事并登记生效”的效应——这,我在一个小故事里提到过:“今日得闲,说点故事”中的“拾金不昧”。
    就是,本末倒置,为了成功而重德,倘若未能成功,便怨天尤人。
    以利诱德,德何以堪之重?

    德以修身,不为示人;人知人不知,德恒在。
    ——品德不是用来给他人看的,也不是为了他人的信任,而是自己所拥有的一种特质;其用为何,不为何,特质而已,心所好。
    ——现在于品德,更多的是一种倡导;还要使人了解的是,做好事不一定就有好处,也不是为了好处,而是为了心安;要说报酬,能够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当然,这是引申开来了,例子中说的是另外一种品德——诚实。
    非原创。转载。。。

everfree 发表于 2012-4-18 09:34:00

也就引申出一个终极问题: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zjnyxhlove 发表于 2012-4-18 09:40:43

这是个畸形的时代,出现什么样的形态,都没什么好奇怪的。

LIAOYAO 发表于 2012-4-18 09:44:19

everfree 发表于 2012-4-18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就引申出一个终极问题: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续您之问

人活着需要信仰吗?

wayyhlp 发表于 2012-4-18 09:48:32

康熙时代就出现这种事了   一个小孩捡了几十或几百两银子上缴有得官员建议康熙展开轰轰烈烈的向某某同志学习的号召后来 在有人建议下   冷处理了      就怕发生利用假高尚来获利的事件影响国家道德

everfree 发表于 2012-4-18 09:50:37

LIAOYAO 发表于 2012-4-18 0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续您之问

人活着需要信仰吗?

继续您之问:
什么是信仰?

wayyhlp 发表于 2012-4-18 09:52:17

记错了不是康熙

嘉庆表彰讲分寸

一个孩子在山西广宁的河道上,捡到一个背囊,里面装着银子。这孩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感到很害怕,就把这个背囊拿到他的舅舅家。舅舅是个本分人,想到这些银子的主人可能正在为丢失钱财着急上火,就把这个装着银子的背囊,交官了。

经官方查验,背囊里的银子足足四百两。这两个平民百姓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惊动了皇上。

皇上得到奏报,马上下旨,嘉奖两个拾金不昧的百姓,从失主的银子中,拿出一百两给这舅甥二人,并特批官布四匹,分别送给两个平民,作为奖励。让当地官府制个匾额,送到这两家去挂在门上。剩下的三百两银子,由失主领回。失主是个回民,四百两银子虽然领回三百两,总比都丢了好,千恩万谢而去。

这两个百姓,舅舅叫吕有才,外甥叫张自得,这两个普通的名字,也因此出现在皇帝的谕旨当中。时间是1807年12月8日(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十)。

本来这事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有一个叫周厚辕的给事中,给皇帝上了个折子,要求将此事宣付史馆,并让各省督抚把皇帝的圣旨布告天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号召百姓向这两个人学习。

嘉庆皇帝看到折子,马上批复,四个大字“殊可不必”。

嘉庆觉得如果将此事广泛传播,虽然是弘扬正气,传播义举,但是大规模宣传,恐怕劳民伤财,最重要的是,如果大肆张扬,必将招来虚饰贪冒之徒,随之还要甄别真伪,再行奖赏,引来社会动荡也未可知。最后说,周厚辕这类折子,以后就不要再上了。

看清朝《上谕档》的时候,感觉清朝嘉庆这个皇帝很不错,单就这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嘉庆的处理应该说是妥当的。他闻报后,只批了几个字“该民人拾金不昧,重义轻利,风俗淳良,深堪嘉予。着将原银内赏给吕有年张自得一百两,在加赏官布各二疋,并着地方官,制给匾额,以旌其庐,余银给失物之人领回,钦此”。在接到大臣奏报之后,清醒地意识到“若此等尚义之举,必欲过为铺张,以示嘉美,将来无识之徒,必有饰其事以动观听,异徒冒赏者,不可不防其流弊”。

嘉庆皇帝精通当帝王的道道儿。不仅王霸道杂之,且黄老之术也运用纯熟。老子曰,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啥意思呢?老子在说: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就不会使老百姓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就不会使老百姓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就不会使民心被迷乱。那么,依此类推,不过度宣扬山西两位拾金不昧者,那么也不会引出来民间争名夺利的烂事儿。

历朝历代,都不乏周厚辕这样的官,估计这老先生在五六品的官位上待得久了,整天琢磨皇帝在想着什么,口味是什么,好想找个机会,引起皇帝的注意。恰巧山西平民拾金不昧,让皇帝如此嘉奖,周老先生觉得这是个机会,没想到,皇帝不上道儿,没准儿还觉得这老头儿太多事了。

brianshao 发表于 2012-4-18 09:52:37

LIAOYAO 发表于 2012-4-18 0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续您之问

人活着需要信仰吗?

我觉得需要,可以信仰上帝、佛祖,也可以信仰科学,再浅薄一点,可以只信仰自己、信仰权利、信仰money,信仰偶像!如果一个人说没有信仰,多半是信仰自己和金钱,完全木有信仰的,可能是脑死亡的家伙,胡言乱语,权当娱乐!信仰这玩意儿话题太大,俺一定是看不透的

zjnyxhlove 发表于 2012-4-18 10:01:42

本帖最后由 zjnyxhlove 于 2012-4-18 10:06 编辑

everfree 发表于 2012-4-18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继续您之问:
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现实中,往往大家都有自己的信仰,最简单,你信佛,我信神,国人信如来佛祖,西方人信耶稣。农村里面的巫婆,鬼上身,都是信仰的一种歪曲体现,利用了人们对信仰的追求这一点,进行行骗等。
      当人出现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时,往往是由于信仰上出现了问题,一个信仰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上的支柱,也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上倒塌的“稻草”。

老鹰 发表于 2012-4-18 10:06:36

楼主所说得那个主题我没找到。可否给出链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以利诱德,其德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