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行业里混,各种境界
通过近几天对采购的讨论和老斯对台湾机械行业的介绍,感觉技术之外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学校里读书,学一点理论知识,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行业基本不知。刚进入职场,开始跟别人学点简单技能,接触点业内人士,视野非常狭窄。慢慢渗入进去,技能多了,熟了,认识的人也多了,听到的事也多了,算是慢慢地熟悉行业了。这些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自己得到了提升。
再下一步要综合所见所闻,加以思考和分析,这个境界更高了。因为每个人的见闻其实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时候多掌握信息、知识和材料,多做分析,就变得重要了。到了这个阶段,才知道每部分人做的工作分别有什么价值,和别人是如何配合的,整个产业的走向是什么,上下游的人人们分别在做什么。整个行业到底在为社会提供什么东西,竞争对手现在状况如何。
一句话,深入。
刚开始学了几年技术的工程师们,其实要学的东西,特别是技术以外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大力开拓视野,研究技术,深入行业,了解市场,和同行以及客户多沟通。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成为一个高级专业人士。
机械行业我不懂,互联网行业我是有点体会的。但我想各行各业,不管做什么,境界和层次的道理是一样的。年轻人不要急躁哦。
前辈说的是。 呵呵!老鹰也学会“混”啦?:funk: 能混就是硬道理~~~~~~~ ‘混’是个很地道,很正宗的词汇,我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远历史,基本就是一个‘混’的历史,没有‘混’这个词汇,文明就中断了,当我们为世界第一历史长河无比庆幸的时候,要感谢‘混’这个词汇,它带给我们民族勃勃生机,世代流传,假如不是有这个汉字,我相信许多家伙都无法生活在这片我们无比热爱的土地上,
俺的过往,就是一部混的历史,啊哈,以前斥责俺的前辈,说要正经做事的家伙,倒是现在常带着鬼子到俺这里来,看他们对鬼子谄媚的笑容,俺倒是认为还不如俺混一下呢,起码还是个中国人,哈哈 能混就是硬道理~~~~~~~ 站长总结的很有道理啊 总是觉得自己要了解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多到无从下手 只能在遇到的时候多拓宽 多思考 在职场内,混字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贬义词。如老熟人一见面,老兄最近混得怎么样啊?嘿,几年不见,还混出个模样来了……这种混和那些无所事事的混混不是一回事。 混的境界不一样,层次差别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