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贵在“通”
有一次,要选择一个电机,把一个转盘拖动起来,旁边有位快四十的工程师,他随口说道,选多少千瓦的就行了。我跟另外一位硕士生听了,第一反应就是拿笔算起来,结果是远远小于前者,报出来后,旁边两位工程师哈哈大笑。后来我跟那位工程师聊天,他说道,别看你学那么多理论,都没用,按你算的那功率,根本就转不起来。因为他这句话,我回去琢磨了很久,发现之所以相差那么大,是因为漏掉了时间因素,仅仅将驱动力矩大于阻力矩就完事,没考虑启动时间。按照我们计算的功率,转起来是没问题,但是要转到额定速度,起码需要好几天,怪不得当时贻笑大方了。
于是我仔细的计算了转动惯量,导出了启动时间的表达式,问他们,需要多长时间转起来?他们说多长时间,我将数值带入,结果出来了,跟他们的相差不大,这下他们说,这个还差不多。
因为这个事,我陷入了沉思,书本上都说物体要运动,必须要驱动力大于阻力,但所有的课本都没说,光大于是不行的,还有个时间因素,于是我们的理论,就像一根中断的链条,中看不中用!
后来我跟那位工程师聊天,说不是理论没用,而是理论没“通”,你看,我们当初就是没考虑时间,一旦把时间考虑上, 你需要多长时间转起来,我都可以精确的控制,他听后默然不语。
古代的赵括,就是兵书没读通。而诸葛亮就不然,他出山前何曾打过仗,下过车间?不过终日同诸名士高谈阔论,把心中的道理,翻来覆去,反反复复,都琢磨通了,出山之后一实行就见功。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如此。不过现代人大多没那个时间去把道理悟透,就武断的说古人一定是在骗我们。岂不知古人说的事,不是今天哪里打仗了,哪里人咬狗了这些鸡毛蒜皮,说的是天下大势,熙熙攘攘名来利往,请问这哪一点说错了?
你再去看看自古以来的兵书,大多是文人写的,要按有些人的想法,兵书一定要老兵油子写来才可靠,机械原理一定要老工人写才行,文人写兵书不是纸上谈兵么?岂不知纸上谈兵,也有两种谈法,东鳞西爪支离破碎是一种谈法,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又是一种谈法,何以辨真伪?一实行就知道了。
说兵书乃文人所写,你要不信可以去验证。不过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我劝你还是罢了,如果我不事先验证过,又怎敢出此言,哈哈。
如果我们诸位工程师,没事干的时候,少谈论些房子车子票子女子,把技术上的问题,一一搜寻些来,细细的讨论,把一切死角都给清理一遍,直到把一个问题研究得就如水晶般晶莹剔透,还做不好设计,那我是闻所未闻。
无能这个名字实在是名不副实:lol 楼主一个“通”字点准了要害,很多事情(包括技术问题)想出法子就行了,没有深究,没有“细细的讨论,把一切死角都给清理一遍,直到把一个问题研究得就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有些还是表面的东西。只有通了,技术才能真正进步,上大的方面说,国家的整个科技水平才能提高。 看完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的“通”! 楼主,还有机械神话,至尊仙等大侠的抽象思维很强,社区里搞机械的,这方面感兴趣的人似乎不多。
如果多实践,多交流,往深和细的地方继续钻研,彻底研究,前途无量。喜欢逻辑,喜欢彻底,这个风格很好! 新鲜啊,楼主的意思是只要虚拟模型没问题,物理测试就省掉了,那可省钱了{:2_36:} 书上说了选电机要匹配转动惯量,这个与加速时间相关,大多数书上都会说到的 看后受益匪浅,没验证楼主说的事件对否,但考虑问题的角度值得深思。 {:3_59:}好好,终于看到想看的帖子了 不错,不错,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