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降薪节流,只是在饮鸩止渴吗?
企业降薪节流,只是在饮鸩止渴近年来,经济增速换档,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传统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将降薪作为“救命稻草”。然而,这一做法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攀升,居民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房租、食品、水电燃气等生活必需开支占据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此时一线员工工资却不升反降,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大。一个普通家庭,每月要承担房租或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费用、日常生活开销等,还要应对可能突发的医疗支出,在工资难以支撑这些费用时,生活水准质量直线下降,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保障。为节省开支,人们不得不减少消费,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能推迟购买的就往后拖,消费市场因此而陷入低迷。
当人们收入降低,消费能力被严重削弱,整个社会的消费循环就会受阻。企业产品和服务卖不出去,营收进一步下滑,又会陷入新一轮降薪裁员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不仅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还会影响就业稳定,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更严重的是,员工因收入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大幅下降,工作中敷衍了事,对企业忠诚度降低,优秀人才纷纷流失,企业核心竞争力被严重削弱。 吸血鬼太多了。没得办法。我们又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部分工厂的产品最终还是卖到国外去的,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靠出口,“消费循环受阻,企业营收下滑降薪裁员导致恶性循环”这逻辑不贴合中国大部分工厂
老板年年分红几千万,结果告诉员工资金困难降薪 发点国债借点钱,搞点补贴,让你们能买点东西,也算变相发点钱,促进一下流通。有人买东西了,应该还是能起到一些作用。至于借的债,发展的问题就到发展中去解决吧。 以前国内一直是苦一苦一线,一线的工资压的很低,购买力不足。现在国际市场受到限制了,想要转向国内市场,发现国内都是主体消费群体都是一些维持吃喝的穷人。咋办? 所以企业降薪节流就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当中的每一个一个环节大概率都会受到消极影响。 开源才是王道 一直这样啊,只是你以前没有感受到而已,就想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艰难,天天爱国口号喊得震天响,等到它们自己拉上车才知道
人少点就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