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life 发表于 2009-3-4 16:59:06

看了下9楼图片的电路图,没有线路连接到螺钉孔,

"周围小孔可能是铆接孔"?铆接各层材料,只是为了螺钉孔附近材料不分离?
但我见到某3.5盘板子上这种类似的孔相当多,见图。
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板子间怎么结合到一起的?

过街蛤蟆 发表于 2009-3-4 17:09:07

看过电路图,假如没有电路,就是安装孔,小孔是铆接孔,

板子间是热压的,即先做好各层电路,热压,比如手机是八层的,各层压好,做金属化过孔,连通各层电路,

典型的工艺问题,

大虾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螺旋线 发表于 2009-3-4 20:59:38

就是安装孔(也可以做为定位孔)。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小孔?
那不是铆接孔,是过孔,铆接孔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使PCB牢固,铆接孔不会那么小的,有标准的。
这些过孔的作用是提供更“粗”,更可靠的连接,尤其是做“地”时。
至于说存在安装孔周围有毫无电气连接的过孔,那多半是设计者的疏忽,没什么目的的。

螺旋线 发表于 2009-3-4 21:08:04

其实,做PCB设计,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抄板”,比机械设计的“抄”容易多了。按葛优的话讲,和打劫是一个水平,这也是山寨能流行的一个因素。

easylife 发表于 2009-3-5 08:00:47

原帖由 过街蛤蟆 于 2009-3-4 17:09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看过电路图,假如没有电路,就是安装孔,小孔是铆接孔,

板子间是热压的,即先做好各层电路,热压,比如手机是八层的,各层压好,做金属化过孔,连通各层电路,

典型的工艺问题,

大虾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主要为硬盘内零部件的机械设计师打打杂,
对电路板是一窍不通,目前是工作需要才接触的,所以问了很多入门的问题,谢谢大侠们的热心指点

[ 本帖最后由 easylife 于 2009-3-5 08:12 编辑 ]

easylife 发表于 2009-3-5 08:10:10

原帖由 螺旋线 于 2009-3-4 21:08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做PCB设计,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抄板”,比机械设计的“抄”容易多了。按葛优的话讲,和打劫是一个水平,这也是山寨能流行的一个因素。

什么工作要做精做好都不容易,需要不断积累和持续改进,国人目前缺少这些想法--或者说外部条件不允许,山寨横行是必然..

过街蛤蟆 发表于 2009-3-5 09:36:48

对13楼螺旋大虾的过孔说法有不同意见,过孔一般是提供导电通道,而强度是由板子的层间保障的,而连接件一般不会用过孔连接的强度保障,铆接的强度高而成本比过孔处理低很多,只是不提供导电通道,设计的时候不会选择高成本低可靠性的结构,

另外,‘疏忽’的说法有些勉强,设计者水平不会如此低,因为没看到具体的板子,但我相信不应如此,

螺旋线 发表于 2009-3-5 10:16:06

之所以提强度的事是因为楼主好像对铆接孔的作用有误解。
楼主说的很明白,这是硬盘上的板子,没有拉手条的存在。连接器的铆接孔不会像图片上那样布局的,而且孔径和金不金属化也是有标准的。
实际中,像这样处理带接地的安装孔是非常有必要的,且不说电磁问题,如果没有周围的那些过孔,单靠金属化了的安装孔是很危险的,我看了一下手头的一些板卡,很多金属化了的安装孔壁都被破坏了。至于设计者为什么会疏忽,这和PCB设计软件有关,一般都会把这样的安装孔打个“包”,一下就拉过来了,拉啊拉,不需要的地方也拉过来了,反正对板子的功能没什么影响,只是会导致轻微提高加工成本。
其实,我们都不是职业的PCB设计,工艺。楼主身边到有专家,一问,把专家的意见发上来,都解惑了。

过街蛤蟆 发表于 2009-3-5 10:31:49

螺旋大虾很认真,在下佩服,

1楼主首先说了,看过电路图了,周围无电路,所以,是安装孔确定无疑,

2大虾也说了,做金属化孔的强度很低,很容易破坏,这非常对,因为这是材料成分决定的,一般是非常小的孔才考虑这么做,而周围无电路的板子,做金属化孔在何处附着也是问题,

3按大虾说的,是‘疏忽’,可能电路的使用上不允许,特别是作了不应该做的层间打通,假如没有射频部分还好,当然希望是全数字信号,

4我希望楼主能把这个孔径尺寸和周边电路发上来,可以再研究一下,

螺旋线 发表于 2009-3-5 11:02:57

楼主看错图的可能性非常大。
小侠我判段那个特写的孔周围的过孔是连“地”的,楼主只需要把镜头拉远点再发上来就明白无误。
射频部分应该是没有,但全数字信号照样对过孔要求严格,比如高速时。
静候楼主现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电路板生产工艺(PCB)--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