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yp
发表于 2022-11-30 14:00:38
本帖最后由 wryp 于 2022-11-30 14:01 编辑
鱼儿雷 发表于 2022-11-29 16:29
管理层魄力不够。或者没正确认识到这个设备工程师的重要性啊
不是魄力问题,是利益问题。用利益可以解释任何社会现象。
机器效率提高后,工人工作强度变高,但工时比以前少。有抵触。
对车间领导,没多拿一分钱,搞不搞都行。关键那个工程师,不能让他出风头。如果是自己人(几乎不可能,一般工程师、工艺员都是走工艺处、产品研究所的路线),给争取个什么奖,发个奖金啥的。对于当时工程师,搞完写了两篇论文,挣点稿费。别的好处没有,还得罪人。也就没心情了。
国企,现在也是这个样子。
LB老沈
发表于 2022-11-30 17:19:49
接棒
刚上班那会,车间里我们几个年轻人比较活跃。车间主任是老技师出身,自以为内行。每次进车间来,我们大家相互敲击声响传递信号,老头子来了,大家马上开干。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老头子会手摸车床边上的工件,看热不热,就知道是不是在干活,还是他来了大家在装样子。于是大家商量,一人车间门口放哨,来了马上报告。这边把工件车的发烫,赶快摆好,等其来摸。几次不成,终于有一天得逞,大家哄堂大笑好久...:lol
热青茶
发表于 2022-11-30 17:24:17
这个帖子顶好。
以前在一个小单位呆了较长时间。单位的人数由淡旺季决定,人数30~80人。
老板娘那个财迷的样子,作法简直教人发指。08年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拥跃捐款救灾。公司虽小,也要表达爱心。于是公司就组织这30多个人发起捐款,好像有2800的样子。老板说这是个人的,公司部分会单独捐,到时一起捐出去。后来厂长私下跟我说,老板娘凑足了3000,然后让他以公司名义捐出去了。
感觉一口老血差点喷出。当时还年轻,彻底刷新了三观。只想到诸葛村夫骂王朗,天下竞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wryp
发表于 2022-11-30 19:01:32
车间有个工人,车大内孔。忘了去卡脚尺寸。那种卡尺现在也有在用,就是内孔的测量结果要加10毫米。
于是孔车大了10毫米。这小子也是个人才,又车了个套压进去,端面光一刀,还真看不出来。
试车的时侯,就出大事了,追查下来,这小子差点被开除。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1-30 21:04:05
wryp 发表于 2022-11-30 19:01
车间有个工人,车大内孔。忘了去卡脚尺寸。那种卡尺现在也有在用,就是内孔的测量结果要加10毫米。
于是孔 ...
烧下焊,可以撑过试车,哈哈
wryp
发表于 2022-11-30 21:38:49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1-30 21:04
烧下焊,可以撑过试车,哈哈
果然是工程师思维:第一反应是怎么解决问题。:lol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1-30 21:49:07
wryp 发表于 2022-11-30 21:38
果然是工程师思维:第一反应是怎么解决问题。
如果是我,我第一时间去看图纸,了解工况,能不能镶嵌+烧焊,
如果不行,还是主动承认吧。东西发出去了,出事了的损失会更大。
wryp
发表于 2022-12-1 12:04:57
本帖最后由 wryp 于 2022-12-1 12:07 编辑
工厂盖的一幢家属楼,入住半年后发生了倾斜。
对,像比萨斜塔那样。幸好没有出现开裂。
修建处马上组织人查原因,核对后发现,对地质勘探的结果,在应对上有失误。据说是设计人员计算时小数点移错一位。
下来是是怎么挽救。还请来了市里建筑方面的专家。
高人出现了。真的是高人。
专家(这个绝对是专家,那年头砖家很少)的方案是:在倾斜的那一侧,打一排洞,填埋生石灰。打一个,填一个。
就这么简单,大约过了半年,这幢楼又正了过来,到现在还好好的。
论坛里有建筑专家没,给讲讲怎么回事?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2-1 13:18:33
wryp 发表于 2022-12-1 12:04
工厂盖的一幢家属楼,入住半年后发生了倾斜。
对,像比萨斜塔那样。幸好没有出现开裂。
修建处马上组织人 ...
长知识了
702736
发表于 2022-12-1 14:31:37
wryp 发表于 2022-12-1 12:04
工厂盖的一幢家属楼,入住半年后发生了倾斜。
对,像比萨斜塔那样。幸好没有出现开裂。
修建处马上组织人 ...
固化地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