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0:25:43
工厂空白地方上种菜极大概率是不行的,拿去检测啥啥都超标。记得之前距离我们工厂1公里的山头上(下风向),苹果的铬、铜等重金属超标50多倍:L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0:31:20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0:25
极大概率是不行的,拿去检测啥啥都超标。记得之前距离我们工厂1公里的山头上(下风向),苹果的铬、铜等重 ...
投资稍微大一点,搞温室+水培雾培,隔绝外部土壤大气病虫害,完全靠清水+营养液,无农药无激素无污染无重金属。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0:32:02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0:25
极大概率是不行的,拿去检测啥啥都超标。记得之前距离我们工厂1公里的山头上(下风向),苹果的铬、铜等重 ...
上次还说过汽车尾气。只能密封解决这个痛点了。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0:34:42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0:31
投资稍微大一点,搞温室+水培雾培,隔绝外部土壤大气病虫害,完全靠清水+营养液,无农药无激素无污染无重 ...
很多种子里是自带了霉菌的,如果不用药物或消毒剂控制的话,最终会泛滥。所以农产品的国标当中对这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残留有一个限定阈值(而不是要求为0)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0:43:16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0:34
很多种子里是自带了霉菌的,如果不用药物或消毒剂控制的话,最终会泛滥。所以农产品的国标当中对这些药物 ...
种子个人是控制不了的,除非自留种。大佬如何看待无土栽培?
除了种子+化学肥料(还有自来水)是采购的,其他育苗移栽,营养液调配都自己控制。
绝对没有海克斯科技。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2:13:50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0:43
种子个人是控制不了的,除非自留种。大佬如何看待无土栽培?
除了种子+化学肥料(还有自来水)是采购的 ...
当年玩过最大的,能够稳定维持的无土栽培项目就是一间十几平米的玻璃暖房了,这是给领导视察准备的,配备了2个农业本科技术员,1个微生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3个小工阿姨。
后来拓展成了一个800平方的生态别墅,内墙都是用的无土栽培来做,只运行了不到半年就gg了。主要有外来人员进出,霉菌就控制不住了。种子自带一部分、空气的净化做不到100%、水里也会带来一部分……其实这个就像是人造生态圈一样,都活不长久。(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公司的水平太low,技术不行)
因为缺少自燃环境的生物循环抑菌,其实算下来无土栽培对农药和消毒剂的依赖性反而更强。如果目标是补贴和论文的话,可以搞。如果是单纯的想自己搞钱,建议还是存银行或者投资给我;P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3:00:03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6 12:13
当年玩过最大的,能够稳定维持的无土栽培项目就是一间十几平米的玻璃暖房了,这是给领导视察准备的,配备 ...
谢谢大佬的耐心回复指点,写了这么详细!
大佬玩得比较大,预算太宽裕了吧。
1)20平玻璃温室,3个打杂阿姨,3个技术员,太高配了。
扩展到800平,估计人工会更多了吧。半年gg估计人工成本就是致命一击。
2)关于生物圈,纯自循环,从严格意义上来搞,那就是航天级的闭环生物圈了。
我们没这能力,做到比土培更可控就好了;
例如只控制根际微气候稳定,这是最小系统的生物圈了。
外来人员进出有时候没法禁绝或减少,那么就搞透明化密封。我觉得最绝的,那就是不留人行通道,封闭空间完全都是种植区,寸土寸金。
外来人员在窗外观看,内部人员开门,就在门口操作,减少外来投毒。
大佬的生态别墅,内墙都是用的无土栽培来做,这应该还是走观光的路线吧,不是拼植物产量。
3)农药和消毒剂
农药就敬而远之了。隔离了土壤,大气,病虫害,这个绝对有信心。
消毒剂,暂时想到多用物理的方法来消杀营养液。
关键,自己还要吃呢。
4)目标,不搞论文补贴观光流量。
电网可以备电,种子可以优选,交学费,自来水这个没法搞;好在节水,用水量超低,上桶装水,成本需要计算。桶装纯净水,就能100%放心了吗?
土壤弊病多多,但也有优点,其中有益菌和酶,这个带来的重要影响我不觉得是生物圈,我觉得还是产品品质,口感差异。
无土现在两大流派,水培和雾培。我通过大佬这一番点拨,觉得雾培更好控制生物圈。
在技术上,成也循环败也循环。
在销售上,没有“科技与狠活”,只有低成本,例如大幅压缩人工。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7 10:34:37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6 13:00
谢谢大佬的耐心回复指点,写了这么详细!
大佬玩得比较大,预算太宽裕了吧。
1)20平玻璃温室,3个打 ...
当时我们做的是奉孝的科研项目,所以人员成本反而是最低的——技术人员是院校带过来的,小工是我们自己企业里找的做事比较细的员工。
无菌环境其实可以套用制药企业的无菌车间,从设备到管理流程直接一锅端就行了(当时我们就是这么干的)
种子的预处理确实是个大问题,既要保持种子的生物活性,又要对细菌、病毒、真菌……做灭活处理,说实话,这个都是航天科技了,大面积生产的时候这个成本上就让人绝望。当时我们的平菇菌种上沾上了绿霉菌的孢子(肉眼不可见),结果就是一整间菇房减产了70%。
如果是少量水培实验的话,可以用娃哈哈的桶装纯净水,这个是可以达到分析级别的,高校的生物和化学实验室都在用。量大之后可以上净水设备了,成本20w+吧。
不能走低端路线,这玩意就是给土豪准备的。(我们的西餐菇平均卖到了20+一斤)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7 20:13:02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7 10:34
当时我们做的是奉孝的科研项目,所以人员成本反而是最低的——技术人员是院校带过来的,小工是我们自己企 ...
大佬做的是蘑菇啊,这的确是无土栽培,这个需要很强的技术,望尘(菌)莫及。
我现在想的是水培这块。不需要无菌这么严格。我只要调配好营养液,感觉就大功告成了。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2-10-17 20:32:02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2-10-17 20:13
大佬做的是蘑菇啊,这的确是无土栽培,这个需要很强的技术,望尘(菌)莫及。
我现在想的是水培这块。 ...
水培我们也做,做到比较多的是豆芽、小植株的油麦菜、小白菜、蕨菜,最终都容易染病。开始的时候细菌什么的很少,不影响,但是时间久了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