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21-11-22 20:39:59

【魍生技】我们为什么不再需要工艺?

  设计、工艺、标准化,是机械图纸产出阶段的三要素,理论上缺一不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的工艺和标准化往往是缺席的,为什么呢?(本文我们只谈工艺,标准化可能会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工艺人员的历史地位

  国内工艺人员的巅峰时期和“工业铁饭碗”是同步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工艺人员可以凭借着自身的钻研,总结出一套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在一穷二白、没设备没资金的条件下,一个能把一台普通机床提高一个精度等级的人,就是车间的宝贝;而一个能把整条加工流程的精度都提升一个台阶的工艺人员,无异于“大杀器”,在厂长面前都能多上三分薄面。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特定的身份——劳模。

  工艺的控制力是与生产条件和技术手段相关的,生产条件越落后,技术手段越匮乏,工艺的控制力越强,非如此就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也就赚不到工分,拿不到薪水。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工艺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设计人员就像上前线的炮兵一样,被后勤(工艺人员)骂两句娘再正常不过了;对于生产人员来说,工艺人员无异于再生父母,生产人员的水平越低,工艺人员对他的指导作用越大,卡住了他的钱袋子,没用扎刺儿的道理。所以在那个历史时期,工艺人员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二、现代工艺对传统产品的“控制”能力大幅削弱
  机床从传统的车铣钻刨磨进化到如今的数控阶段,生产人员从原来的低学历、无学历进化到如今的专科起步,互联网的发展让相关的知识更容易获取。机床的升级,让产品质量不再是加个重物、磨个刀具就能保证的东西;生产人员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产品的加工顺序和方法不再单纯拘泥于工艺文件;而互联网的普及、行业短视频的兴起,更是让从前各种“神奇”的加工方法快速普及。

  换一句话说,曾经的工艺文件是《辟邪剑谱》、《嫁衣神功》这样搅动风云的武林秘籍,如今已经沦落到《第七套广播体操》这样的行业普及型的文件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工艺文件的存在是非常尴尬的——执行起来太生硬,擦屁股又太疼。

  三、工艺人员的地位变化

  用“巨大落差”四个字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变化,以某个国有企业为例,特殊历史时期工艺部门是一个独立部门,平行于设计部;94年与设计部合并,成立研发中心,由总工办统一管理;02年降级为工艺室,归入设计部管理,研发中心更名为设计中心;09年工艺室降级为工艺组,人员打散到各个设计科室。虽然这是个例,但也在表明工艺和工艺人员的地位变化——逐渐衰落。向上,工艺成为了设计人员的附庸;向下,成熟的生成人员往往可以脱离工艺文件完成合格的加工过程(对于生产人员的考核是效率和良品率,而不是遵照工艺文件的程度)。至此,工艺人员的地位进入历史的最低点。

  四、工艺的“透明”属性

  工艺是整个设计、生成过程中,唯一一个不能藏私的岗位。设计人员的图纸上,不会附加计算书、不会附带使用工况、不会标记选型原则,而这些,是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要能力,是过程,图纸只是这个过程演化出的某一个结果而已,结果可以是多样的。生产人员加工的零件,除了一个外形,(对普通人来说)看不出太多东西,同样只是一个结果,生产者的能力(过程)是不能完整看到的。设计人员也好,生产人员也罢,只要想藏私,总有办法。

  工艺正相反,它相当于是“专利”,是公开、透明、易于阅读的且能够复现的。工艺指导文件本身就是在公开一个“过程”,是把这个岗位的能力摆在阳光下,蓝纸蓝字地一一解释清楚(毕竟是需要生产人员按照工艺指导书加工的)。而且,只要是个入了门的从业人员,都能看懂;通过相似零件的类比,有心的人很快就能总结出一套对应的工艺方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工艺人员进入了一个尴尬的两难之地——要么写囫囵的东西凑数,但会被设计和生产吐槽成无用文件,最终被老板踢出公司;要么写详实的东西交差,但会被设计和生产偷师,当设计和生产都知道该如何加工保证良品率的时候,工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最终还是被老板踢出公司。

  五、工艺的艺术
  就这样,工艺不得不从一个技术人员转变为一个“艺术”从业者,既要能指导车间生产,不定时地在老板那里刷一下存在感,又要尽可能藏私,避免自身能力过快探底(当然还要不断学习)——这可能也是当下大多数人的生存哲学吧。

  从技术上讲,工艺的指导性开始变得可有可无;
  从地位上讲,工艺已经屈居保安之下;
  从难度上讲,工艺又极容易被偷师……

  六、总结
  不远的未来,工艺可能会成为设计和生产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内卷的副作用就是让工艺这样的岗位在传统行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图纸的每一处都满足工艺性,当技术要求覆盖了一般的工艺要求,当操机工清楚地知道每一步要如何保证精度……那个时候,有没有工艺部门,真的重要吗?


PS:一家之言,切莫当真。

韩寒11 发表于 2021-11-22 21:03:22

大公司的产品生产工艺都是国外的成熟产品,照做就行,民企完全不用工艺,车间师傅们就是工艺

做钢的 发表于 2021-11-22 21:14:02

@六角车 ;P

bonetr 发表于 2021-11-22 22:17:25

工艺人员地位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数控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使得零件加工变得容易了。

晓昀 发表于 2021-11-23 07:17:50

在某些行业工艺工程师还是很吃香的,因为工艺决定了项目的成败。比如,化工行业,工艺是龙头专业。

加肥猫devil 发表于 2021-11-23 07:26:02

谁说不需要工艺,我们公司非常需要,但是就是不招人,基本上我们开发人员就是工艺人员,东西要怎么做,设备要怎么装怎么调试全是我们的活儿。

z424385518 发表于 2021-11-23 08:05:34

。。

jianyongchen108 发表于 2021-11-23 08:12:11

看了这边文章,大赞写了好,目前国内普遍都是重设计、轻工艺的运行模式,我也一直在思考,但是写不出来,感慨良深。

sgxap666 发表于 2021-11-23 08:20:47

以前我们常说的三个规范就有工规,就是工艺。

fanxx2000 发表于 2021-11-23 08:37:46

本帖最后由 fanxx2000 于 2021-11-23 08:52 编辑

是这样的情况,完全现实。工艺慢慢被设计和操作两面侵蚀了。但是有一个现实的情况要注意,就是一个复杂制造工序的大型产品,尤其新产品,没有工艺在里面,就会出很大问题。因为设计不会知道上下游制造工序的良好衔接,操作工不会明白下道工序需要上道工序给留出什么样的加工条件。比如我们现在制造的产品,需要从炼钢-浇筑-锻造-热处理-无损检验-机加工-焊接-多件组焊-热处理-机加工-无损检验-再多件组焊-热处理-机加工-无损检验-最终机加工-零部件装配-试验性检测,这些步骤才能完成一个产品。尤其是前期的热加工,全部是工艺在确定每道工序产品的具体要求,而且整个流程的组合运用必须是具有成熟的工艺经验的多工艺部门制定。话说回来,这个产品我们搞了两三年,流程设计就都知道了。但具体的工艺还是要工艺员把控,毕竟制造过程千变万化,如果出现一点问题,怎么从工艺上来改变调整,这个是操作工处理不了的。还有复杂产品的装配工作是需要工艺支撑的。大型多机加工工序的制造也是需要工艺支撑各工序的制造内容。当然这个仅仅限于重工业。在我们这里,产品具有单一工序制造特性的是真的不太需要工艺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魍生技】我们为什么不再需要工艺?